加煙稅(一)

上兩星期新聞眾多,其中相當有意思的是煙稅上升後的市場反應:稅額上升4元,批發價卻上升5元,零售價亦上升4-6元。

讀過微觀經濟學的同學想必記得,零售價和稅額的關係在於需求和供應的相對彈性—買方對格價變動越不敏感,賣方就越敢將稅項推到售價上。煙草因為會上癮,所以需求彈性一般是比較低:中大經濟系應屆畢業的陳達成同學在畢業論文分析了政府的煙民數據,計算出2010年香港的香煙需求彈性為-0.28:當香煙價格上升1%,香煙需求量只會下降0.28%。這數字和其他發達地區的-0.25至-0.50相當一致。而香港煙草市場估國際比重甚小,供應自然非常有彈性。

不過低需求彈性能雖然解釋為何零售價升幅高,但最多只會預測升幅和稅額一樣,那額外的一元是解釋不了。要解釋這額外的加幅,我們要考慮為何煙草商選擇這一時機。

第一個可能是這一元反映了由上次加價到現在的成本增幅。經濟學有所謂「價目成本(menu cost)」,即商戶因著打印和宣傳成本等各種原因,調整價格並非免費。調整的價目成本越高,商戶就不會緊隨小量的成本增幅而加價,而是等待成本上漲夠多才一次加價。

另一個可能是煙草商及零售商對消費者的需求減少有顧慮,此前價格並未完全跟隨成本上升,現在難得加稅就藉機加價。大家可能以為這種「借啲意」加價的做法很易解釋,但因為傳統經濟學假設消費者十分理性,減價就買多一點,加價就買少一點,賣家理論上是不會對需求減少有任何的特別顧慮,所以也用不著借勢才加價。

要解釋借勢加價,就要加入近代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發現。現在經濟學界已經普遍接受,人們作決定時常受某些參考點影響。例如大家原來習慣了麥當勞漢堡賣八元,加價至九元時就怨聲載道,誓言罷賣,但習慣新價錢後又不見得會少了光顧。這顯示大家對價錢的改變比實際金來得敏感。同樣,煙商為免得失顧客會盡量避免小幅度的加價,希望等到政府加稅這種「橫死掂死」的時機才一次補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