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文章。每有這樣的情況,我都不禁要想:香港人對經濟理論是一知半解。
自由市場的優點有歷史基礎,但對自由市場的追求卻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經濟理論。大家都耳熟能詳自由市場能提升效率、「造大個餅」,進而惠及社會各階層。但在實際操作上跟理論的要求大有出入。
一, 提升效率 = 大部份人會受惠。香港有很多人的想法可以歸納為:自由市場 -> 高效率 -> 自然惠及社會各階層。其實這個想法根本無經濟學理論基礎。
「自由市場下有高效率」的基礎是福利經濟學第一基礎理論,「高效率可以惠及所有人」則是福利經濟學第二基礎理論—-對,就是香港最知名經濟學家說沒用的那兩條理論。要注意的是,第二基礎理論並沒有「自然」一詞,反而有「可以」兩字。「可以」代表甚麼呢?就是有辦法惠及所有人,但那辦法不一定會自行實現。說直點,由政府來作資源再分配,也可以是辦法之一。
二, 私有化 = 自由市場。這可是真是天大的錯誤。任何經濟入門課本都會告訴你,若商家壟斷就不算自由市場。雖然相比公營機構,由壟斷者經營還是有可能會得到效率提升,因為壟斷者想將利潤最大化。但剛說過,高效率本身並不代表大部份人會受惠。道理簡單:無競爭壓力,我幹嗎要給你便宜?
領匯的私有化就是創造壟斷遠多於回歸自由市場。成個屋邨商場我嘅,連隔籬邨都係,你唔係到買賣可以去邊?其實大家沒被騙—最起碼,用真金白銀支持領匯上市的五十萬市民並沒有被騙。要賺錢、要賣個好價錢,當然是弄個壟斷者好。領匯年年加租,回報豬籠入水,外國大型基金亦垂青,這不正正代表領匯達成了其成立背後的真正目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