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未和一眾友人去明將午膳,沒想到竟會是這麼富教育意義。

當整整兩小時作戰裡,舉目盡是進迫的日式軍艦,我明白到北洋艦隊在甲午海戰時是如何的無助。

當軌道上滿佈盤子,好些甚至被擠出飛墜地上,我明白到祖國高鐵至今才發生過一次出軌意外是多麼重大的成就。

當一連十盤棕色疑似嘔吐物軍艦之後是一連十盤綠色疑似嘔吐物軍艦,我明白到甚麼是中國特色的創意。

當在這一切之下,明將還是滿座的時候,我終於明白到,很多香港人,原來真心願意吃住先。

(圖:週日下午攝於深水埗明將)

真人真事:話說有一年弟弟應邀回母校分享求學經歷,台下不少同學自顧自閒談個不停。在校時曾任Second Prefect*的弟弟二話不說一個膠水樽扔過去,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學生在後續的討論中也變得積極很多。

我想說的是,母校學生紀律每況愈下又欺善怕惡,當中揭示的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是學生比以前幼稚,不懂造作。上一輩的舊生,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在藍血禮儀和本土粗口之間揮灑自如。這種長袖善舞的本領,才是母校畢業生之所以能成為各領域掌權人的正真原因。

所以說到教導這輩不知世故的學生,我會說:讓我們舊生來吧。

*副總學生長,負責學生紀律,在全校學生中只在一人之下

高鐵爛尾怎麼辦?

假若高鐵香港段爛尾點算?我有個好建議:不如就用高鐵隧道來建一個全球最大的直線粒子加速器吧。

不是說笑,香港真的有機會:
一,高鐵香港段全長26公里,差不多完全符合計劃中的國際直線撞擊器(ILC)的最低要求。若參考澳門借多一點點廣深段的隊道,則最高目標的五十公里都應該不成問題。(註一)
二,香港高鐵現時預算有九百億,足以支付ILC七成半以上的成本。現時日本只不過是願意支付一半的建造成本已經是選址大熱,香港若出手可說是十拿九穩。(註二)

香港科研基建落後鄰近地區一大段距離,連國家社科院都說香港這樣下去不成,這可是絕地反擊千載難逢的機會。相比一條沒甚麼過人之處的慢鐵,建一條全球最大的直線粒子加速器實在划算得多。

嗯,你說香港高鐵路線不是直的?其實,直線也沒有甚麼國際標準的…

註一:https://www.linearcollider.org/…/What-is-…/Facts-and-figures
註二: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Linear_Collider

香港某些階層的人對勵志故事有莫名喜愛,對故事的渴求可以說已到不經大腦地步。

如果有一場大洪水,溺斃者眾,有人生存是不幸中的大幸,但諸如「我家有錢房子蓋得高」、「家人當官可以先走」這樣的生還原因是完全談不上是勵志故事的。你會以為所有人都明白這些,但原來不是。更甚,有人真的認為這些生還例子說明只要大家努力蓋高房子,水患就不再是問題了。

三間大學的最新聯合民調顯示,支持和反對政改的民意現時相差不到兩個百分點,且有持續下降之勢。這其實很合理:
一,香港有相當的「溫和民主派」。他們反對佔中,但亦不支持政改方案,所以當佔中都有三成人支持時,有四成人反對政改方案實屬正常。
二,政府毫無溝通意願。雖然政府曾以「有商有量」作政改口號,但暗地裡明顯是任何民間建議都不打算考慮。結果無論是陳弘毅的白票守尾門方案,還是十三學者的名單制,通通都被拒之門外。如果有人去年還對政府有憧憬,到現在應該都死心了。
三,建制派幫倒忙。政府雖沒有神一般的對手,但豬一般的隊友卻一籮籮。廣西社團總會上載短片的行徑若不是白痴,就只能是無間道了。再加上不用下車的官員落區和統計專家上身的周融,就算是認同政改方案的人相信也說不出支持這些政改推手的話。

假若下週反對的民意超越支持,建議派的口號大概就會由「過半市民支持政改」變為「不同民調結果不一」、「民意不是唯一指標」吧。

近期股市暢旺,又有大型報章撰文吹噓「學生股神」,說這個一個月賺十萬,那個兩年賺百萬云云。那教書實在也要講潮流,所以我打算一連數期淺述實證金融學和行為金融學的一些相關研究結果。

投資除講求眼光獨到,亦講求進取。怎樣才算進取呢?大家大概會想到孖展、買輪、買細價股等等。今天就先講講細價股。細價股的市值一般都甚低,而市值低的股票回報較高是其中一個經歷得起金融學實證考驗的選股策略。參與驗證這策略的學術文章很多,但最有名要數兩名美國經濟學家Eugene Fama及Kenneth French一篇刊登於1993年的學術文章—這位Fama沒錯就是前年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以有效市場假說聞名的那位。他們兩人證明小型股的確有著和整體大市不同的走勢,而他們所使用的模型亦成為了實證金融的標準,被稱為Fama and French Three-Factor Model。顧名思義,Three-Factor Model共有三個因子,而小型股和大型股之間的走勢差別正是其中之一。

要瞭解小型股的回報有多高,我們可以比較恆生指數和MSCI香港小型股指數的歷年回報。代表大型股的恆生指數過去十年平均回報為9.4%,而代表小型股的MSCI指數的回報則達15.7%。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有興趣想知道近日賺大錢的投資者,是否傾向買小型股呢?對別人的投資策略評頭品足始終是敏感的事,只好拿相熟朋友渾水來開刀。渾水是炙手可熱的新晉財經專欄作家,專門分析小型股,在近日的《港股策略王模擬爭霸戰》中更嶄露鋒芒。《爭霸戰》為期只有兩個月,參與其中的各路英雄揀股策略亦趨向進取,心水股由最低一仙多到最高也只是數元。以渾水的四隻股為例,其中三隻的市值只有四億或以下,是絕對蚊型股—要知道,即使在港交所創業版上市最低市值亦須過一億元,而MSCI香港小型股指數成份中最小的一隻也有4.5億。

小型股的回報之所以較高,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風險較高。從下圖可見,小型股指數的高回報來自某些特定年份,在其餘時間則不見得比恆指好。又拿渾水來做例子:他的愛股金彩控股(1250),上週累計升了四成,前天卻突然倒跌一成。一週平均回報雖然超高,短炒卻隨時損手。

說到這裡,必須強調市值絕非選擇小型股的唯一指標:渾水所揀的四隻股中,金彩控股市值最高但回報亦是最高。那除市值外,還有甚麼會顯著影響到股價呢?下期續談。

我不要普選

一句話:我不要普選。

由始至終,政府提出的2017行政長官選舉辦法都有兩個問題:
一,制度本身不民主;
二,指鹿為馬,把不民主的制度標榜為普選。

如果讓政府成功推行它所謂的「普選」,我看不到以後如何向下一代教導何為是非黑白。「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這是很基本的道德原則。

但是我也不能否認,方案比現行的選舉辦法民主,那怕只是一點點。其實現時所謂的「普選」根本不是任何人想要的東西: 要求真普選的人固然不能接受,中央亦是礙於上代領人的承諾而容許國內首個地區領導人普選。既然方案不能進,那退又是否有可能?一個「重大政制改進」,難道真的沒可能成事?

免費早餐 – 曾國平  《丁蟹效應真有其事?》

《經濟3.0》三子之一的梁天卓教授,是今屆中大經濟系本科專題展覽的開幕主講嘉賓。他在講座中談及展覽作品的出處,中大的學生專題研究課(STOT)。Tommy認為STOT是不可多得的科目,因為在課程中學生可以學以致用,以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社會議題。

我很認同上述看法。同學或許覺得專題做來沒多大意義,但正如曾國平教授Byron)今日在《免費早餐》所形容,很多重要的本土議題在當前的大學升遷制度下根本沒有學者會去研究。在這形勢下,同學的專題其實是對社會有實質貢獻的。今年第一屆舉辦專題展覽,目的之一亦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同學們所作的各類經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