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各位同學要明白,老師們也是身不由己啊。
《海歸派爭地盤 本地薑被叮走 半價教大專大學教授向下流》
星島日報 17 May 2012
以往本地大學教授不愁續任,但近年內地海歸派、台灣及北美著名學者覬覦本地高薪教席,湧港競爭,加上大學研究資源僧多粥少,一班未達續約指標的本地教職員慘遭叮走,有院校的商科學系已有三分二人不獲續約。本地大學教授無得留低,年輕學者亦上位無期,不少學者願意自降一半身價,向下流到進修學院任教,進修學院應徵者因而急升四倍。有學者認為,外地教授湧港激化競爭,院校為爭資源強制本土教授交出研究成績,壓力早難以負荷。記者 周詠欣 童傑
每年四五月是各大學院教職員續約時候,以往進修學院續約都是內部教職員的競爭,甚少有大學教授會降身價搶教席,但有專業進修學院教職員透露,下年度的教席競爭異常激烈,十三人爭三席位,較往年多出近四倍應徵者,當中不乏資深大學教授,「聽聞不少港大、理大、中大的中層教授相繼被辭退,故紛紛前來競爭,更願意降低一半身價搶工,令進修學院教職員都無得留低,相信下學年院校都會全換上大學教授面孔。」
人工差一截 老前輩也搶工
他指,編寫教材的教職員比教學職位更為激烈,「在行內做了十多年、薪金逾十多萬的前輩都要來搶工,但該份學院工作的薪金只有三萬多元,只是他原來工作的五分一,但他仍然覺得可以接受,更表明降低身價不成問題。」
有中級教職員也因院校資源不足被炒,有大學職員指,教育學院近年為加強教學陣容,聘請了不少資深教職員,但同時為了補貼經費,解僱了不少月薪約三至四萬元的中級教職員,「教院早前為升格成大學,聘請了不少人,但近月因資源問題也陸續辭退。」
本地大學教授向下流覓教席,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此趨勢已是不爭事實,本地大學教授每年要撰寫兩三篇頂級論文發表到國際期刊,在外地教授競爭之下,未能達標的本地教授都要離開,自然向進修學院埋手,「本地大學教授在國際知名度和經驗上不及國際學者高,比拼下自然略遜一籌。」
他說,進修學院的教職員薪金雖相差大學教授兩三成,但當中仍不乏自願入職的學者,「進修學院只需專注教書,毋須強制性提交國際論文,更可選擇本土議題作為研究目標。薪金雖不及大學教授,但教職員的壓力卻大大減少。」
論文發表少 續約不達標
中大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同意,本地教授要在美國期刊發表文章才能保住席位,而續約指標近年看重海外期刊的發表次數,「學術環境太功利,有教職員壓力太大,決定離職,其實沈祖堯校長都想改善,但受制度限制使然,根本難改變。」他指,人文科、社會科是重災區,教授們都士氣低沉,「忽略了本地研究,教授對此大為不滿。」
城大市場營銷學系副教授梁偉強亦指,學術論文無疑是本地教授的心理重擔,「以往交到論文就過關,但近年卻要求交出甲級論文,教授之間一樣存在高低之分,達不到標都難以續約。」他亦聽聞,有大學教授為求增加晉升機會,寧願降級到排名不高的院校任教,「在強勢中硬碰硬,倒不如到競爭力較弱的院校博一博。」
炒三分二人 商科大換血
未達續約指標的本地教職員慘遭叮走,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坦言,學系內有三分二,年薪約五至六萬的助理教授職級將不獲續約。他解釋,學系近年改聘非本土學者,「換血」壓力甚大,「近年超過一半新錄取的都是內地學者,以往傾向錄取海外學成歸來的舊生,但現時已很難。」他說,在本港大學要獲一紙教授長約,門檻愈來愈高,教授需要發表的論文也增加一倍。
港大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前助理教授鄭宏泰亦說,由於西方經濟差,近年不少來自哈佛及普林斯頓等知名學府的一流學者,競爭對手愈來愈強,受內地與海外名學者「夾擊」下,本土教授早已不望升職,都只求守住教席,有人選擇自降身價「向下求」,冀能找到更安穩的職位。
爭研究經費 教員壓力大
他亦指,近年政府對大學減少撥款,學系為取得更多研究經費補貼,增添教職員壓力,「學系以能否爭取到經費來衡量表現,但經費僧多粥少,申請愈來愈難,港大、中大的申請也得三成把握,其他院校只得一成申請成功,教授單是弄清楚申請細節,已疲於奔命。」
此外,有大學職員不諱言,本港大學為爭資源,「學店」味更濃,要求課堂具吸引力,以增加選修人數,從而提高學系經費,「三大中,有位研究日本史的學者,畢業自首屈一指京都大學,多年來因科目冷門而載浮載沉,另外有位教政治的教職員,因上課長氣不受學生歡迎,仕途也不如意。」
城大教職員協會理事的教協會長馮偉華指,現時大學教授的合約制度,亦影響教學人員的去留,「當他們看到其他地方有更好或相差不大的待遇,都寧願到其他院校任教,也不想冒險等候續約機會。」他建議,院校應考慮調整合約教職員的比例以改善問題。